什么是痛经
月经是女性生殖器官成熟的一种表现,但是很多女性朋友都讨厌月经来潮,因为很多朋友都有痛经的经历,而痛经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细节造成的。因此,如果我们想预防痛经的发生,就必须对痛经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充分的了解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痛经,我们想向大家介绍以下内容。
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,是指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下腹部疼痛、肿胀,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,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痛经只是女性在来月经时子宫出现异常,所以有腰痛,也有胃痛,从而导致痛经。
根据研究,90%以上的妇女都有过经期不适的经历,其中1/3到1/2的妇女患有中度到重度痛经。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,即经过相关检查也不能查出病因,占痛经的90%以上,其中少女、未婚和已婚未育的妇女占多数。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,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肌瘤、腺肌症等疾病。
1、宫颈狭窄:主要是月经的流出受阻,引起痛经。
2、子宫发育不良:子宫发育不良容易合并血供异常,造成子宫缺血、缺氧,引起痛经。
3、子宫畸形。如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,可影响经血的顺利流通,引起痛经。
4、环境因素:空气质量差,环境污染严重,空气气味刺鼻,可引起痛经。
5、精神因素:心理压力大,久坐导致气血循环不畅,经血流通不畅,爱吃冷食等引起痛经。
6、妇科疾病: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、盆腔炎、腺肌症、子宫肌瘤等。在子宫内放置节育器(俗称节育环)也容易引起痛经。
7、内分泌失调:内分泌失调的主要表现是月经失调,月经失调自然会导致经期出血过多,从而引起腹痛,造成痛经。
8、月经期间过度运动:剧烈运动、风寒湿侵袭等,都容易引发痛经。
9、子宫过度收缩。虽然痛经患者的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(正常压力约为4.9Kpa),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,往往不易完全放松,故出现子宫过度收缩引起的痛经。
10、子宫的异常收缩。痛经患者常有子宫异常收缩,故常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,子宫肌的缺血可引起子宫肌的痉挛性收缩,导致疼痛和痛经。
11. 子宫内膜和经血中前列腺素(PG)含量升高:前列腺素E2(PGE2)对子宫肌纤维有影响,引起收缩和痛经。痛经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前列腺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妇女。
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很常见,常常在月经初潮后1至2年内发病。它伴随着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发作,主要症状是下腹疼痛。
继发性痛经的症状与原发性痛经相同。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往往会逐渐恶化。
痛经大多在月经来潮后开始,最早在月经前12小时出现,在月经第一天疼痛最强烈,2~3天后缓解。疼痛的性质常常是痉挛性的。通常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。
具体症状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头晕、虚弱等。在严重的情况下,脸色苍白,有冷汗出现。
痛经的治疗方法分为以下三类。
一、一般治疗:月经期间注意保暖,吃温热的食物,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。可以局部热敷,喝红糖水。
二、药物治疗:常用的药物治疗及顺序;1、非甾体类消炎药,如布洛芬。2、口服短效避孕药。3、GnRH。4、黄体酮或米非司酮等。
手术治疗。对于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卵巢巧克力囊肿直径大于6厘米或腺肌症症状顽固者,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。
1、注意保暖:月经期间应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,以改善全身及子宫的血液循环。
2、加强锻炼:所谓动则生阳,平日多走动,经常快步走,可调节气血,改善血液循环,使全身温暖
2、饮食调理:月经期应注意饮食调理,经前及经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,以免寒凝血瘀而使痛经加重。
3、情绪调节:月经与肝经有关,情绪为肝经之本,情绪舒畅可减少痛经的发生,因此,平时在生活中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生活态度。
以上就是关于痛经的介绍,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,大家对痛经有更多的认识,在面对痛经的发生时也能很好的面对。大家需要牢记以上的预防措施,如果做好相关的措施,可以很好的预防痛经的发生。
本文由用户代为发布,不代表桥稚立场,只作为健康知识科普,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izbaby.com/kizby/6d6de2cecbfcb8e34602d2ea68a58d78.html